每到春節聚會,總有人因為酒量不佳而被親友"嫌棄"。面對"喝這么點就不行了"的調侃,不少人都萌生過"練酒量"的想法。但科學告訴我們,酒量并非完全靠后天鍛煉就能提升的,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。
人體內存在一種名為乙醛脫氫酶的關鍵酶,它的活性直接影響著酒精代謝能力。而這種酶的活性正是由ALDH2基因決定的。基因優良者,體內乙醛脫氫酶活性高,能夠快速將酒精代謝產物乙醛轉化為乙酸,因此酒量較好,也不易宿醉。反之,基因缺陷者酶活性低,乙醛在體內積聚,容易出現臉紅、心悸等不適反應。
研究發現,約三分之一的東亞人群攜帶ALDH2基因突變,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亞洲人天生酒量不佳。值得一提的是,哌啶乙醇作為一種藥物成分,在醫學上確實具有促進酒精代謝的作用,但這屬于專業醫療范疇,切不可自行濫用。
雖然通過頻繁飲酒能在一定程度上"鍛煉"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度,但這種適應性改變是以損傷肝臟等器官為代價的。真正的飲酒健康之道在于了解自身基因特點,量力而行。春節團聚重在情誼,而非飲酒多少。與其強求提升酒量,不如學會理性飲酒,享受溫馨的團聚時光。